新華社記者看浙江(周刊五)

3月25日到3月31日新華社記者立足全國看浙江,聚焦浙江綠道、高鐵建設,關注醫療與慈善等。

閱讀全文
         編輯: 陳青
三千公里綠道:營造杭州發展新空間

  串起千島湖、京杭大運河、西溪濕地、西子湖……超過3000公里的城市綠道正織成一張連接杭州城鄉生態、産業、文化的密網,為錢塘江畔的創新活力之城營造出新的發展空間。

【評論】村務監督:從“治村之計”到“治國之策”

  目前,全國有近60萬個建制村,原來的村級組織設“兩委”——村黨支部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後來增設一個村務監督委員會。這個“第三委”的制度安排,最早源自浙江省武義縣後陳村的創新實踐。

【經濟】杭州至衢州高鐵全線開工 預計2022年建成

  繼杭紹臺鐵路、杭溫鐵路之後,浙江第三條引進社會資本的350公里時速高鐵項目——杭(州)衢(州)鐵路(建德至衢州段)于28日全線開工,預計于2022年建成。

【經濟】探秘杭州“智慧工地”

  攝像頭“巡邏”,可自動識別火焰和安全帽,物聯網數控中心實時監控施工現場,能“思考”的雲平臺係統……27日,記者走進杭州錢塘江畔一座由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智慧工地”,探訪建築工地裏的“黑科技”。

【正能量】72歲與91歲的共鳴:“慈善要終生做下去”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72歲的“支教奶奶”周秀芳近年來多方奔走,發動社會力量為湖南省溆浦縣捐建27所(包括籌建)希望小學。寧波市寧海縣91歲的老人王春文看到相關報道後很感動,找到周秀芳老師説:“(我)今年捐5所希望小學,明後年,繼續捐。”

【醫療】安吉:探索村醫本地化培養模式

  為解決鄉村醫生老齡化、人才缺乏的窘境,浙江省安吉縣正在探索基層醫療人才本地化培養模式。近日,該縣選拔出首批46名青年農民,組建中醫師承定向培養班,在浙江中醫藥大學學習。

【文化】德清發現良渚文化時期大型制玉作坊遺址

  玉器是良渚文化的一大特徵,在浙江省德清縣,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處大型制玉作坊遺址中初鳴遺址,為研究當時的制玉工藝和玉礦來源提供了重要依據。

〔周刊〕浙江:綠道為城市綠色健康發展營造新空間

3月25日到3月31日新華社記者立足全國看浙江,聚焦浙江綠道、高鐵建設,關注醫療與慈善等。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