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樓蘭2月20日電(記者張鴻墀)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張玉忠任隊長的樓蘭考古隊20日早晨離開鐵幹裏克,開始穿越茫茫戈壁灘,奔赴樓蘭古城遺址,進行21世紀對樓蘭的第一次科學考察。

張玉忠研究員説,這次考察有兩個目的:一是對前期被新疆本地媒體披露的被盜墓地進行清理,並將文物帶回烏魯木齊進行專家論證;二是對以樓蘭古城為中心、方圓50公里範圍內的樓蘭遺址區進行巡查,了解是否還存在其他被盜古墓。

新疆《都市消費晨報》2月10日刊登的《中國考古專家斷定樓蘭王陵春節期間被盜》的消息,引起中國文物考古學界對樓蘭的關注。文章説,宗同昌春節期間參加的一隻探險隊,在樓蘭遺址區域內發現被盜的“精美得令人窒息的墓”,墓中尚存“壁畫、幹屍、彩棺、絲綢碎片”等,並列舉4項理由證明這是“樓蘭王陵”。

中國文物報社社長李文儒核實,這篇新聞報道所説的“中國考古專家宗同昌”,其實只是中國文物報的一名特約記者,屬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專職攝影人員。李文儒同時證實説,經他詢問宗同昌本人,宗同昌並未向新疆媒體透露被盜墓葬是“樓蘭王陵”。李文儒是這次樓蘭考古隊的成員之一。

樓蘭考古隊將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宗同昌沒有資質來考證墓地是否確係“樓蘭王陵”,國內一些著名學者也對此提出質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局長盛春壽説:“不論發現的是不是樓蘭王陵,必須迅速了解被盜墓地的實際情況。”目前文物局正在部署確認古墓身份的方案。

樓蘭考古隊隊長張玉忠曾先後5次對樓蘭古城遺址進行實地考察,對這裡的幹屍、彩棺等文物頗有研究。

樓蘭考古隊成員中,除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外,還包括樓蘭古城遺址所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公安人員,以對現場做出詳細勘察,尋求破案線索。

樓蘭古城遺址是由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於1901年發現的,這是2000年前的文化遺存。作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樞紐城市和中西文化早期交流的結合點,樓蘭一直為世界各國考古、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學者所關注。20世紀初期,英國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在樓蘭挖掘並運出大批珍貴文物,致使樓蘭出土的大量文物散失在英國、瑞典、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1979年至今,中國文物考古專家在樓蘭地區先後做過6次考察。

樓蘭古城遺址位於羅布泊西北部,西南距若羌縣城220公里,西北距庫爾勒市340公里。考古隊18日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出發,南行500公里路程抵達庫爾勒市,再向東行進約200公里到達鐵幹裏克。從鐵幹裏克至樓蘭被盜墓地,還有約300公里的車程。

這段行程將穿越廣闊的雅丹地貌。雅丹是長期風蝕和水蝕形成的像海中礁石一樣的土堆群,地表溝壑縱橫,越野車只能以每小時30至40公里的速度行駛。考古隊預計在21日晚上抵達樓蘭。(完)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華社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
均為新華通訊社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製作:新華社新疆分社新聞信息中心技術部
熱線:0991-8851079 8862576  傳真:0991-8856110  電子信箱:admin@xj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