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2月20日電(記者陳國安)新疆樓蘭古城遺址的發現,曾被學術界譽為“中世紀文明的曙光”。

人們對樓蘭的探索始於1900年,當時瑞典人斯文赫定組織的探險隊,在羅布泊地區發現樓蘭古城遺址,揭開了古樓蘭文明的神秘面紗。隨後,英國人斯坦因、美國人亨廷頓、日本人橘瑞超相繼到樓蘭古城遺址考察;20世紀30年代,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也曾到達樓蘭地區;新中國成立以後,新疆考古專家相繼進入羅布泊地區,對樓蘭古城進行科學考察。

樓蘭是中國古代西域地區一個城邦小國,位於絲綢之路的重要地段。古代絲綢之路從長安向西,經河西走廊,進入新疆境內,沿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南北兩緣,向西越過帕米爾高原,通往中亞、西亞和南亞,是通往地中海和歐洲各國的唯一通道。樓蘭古國就在絲綢之路塔克拉瑪幹南北兩道的交匯處,往來的商隊都要經過樓蘭。

樓蘭人在中國西漢時期已經建立國家並擁有城池。公元前77年,西漢王朝為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派遣平樂監傅介子前往樓蘭,刺殺前王,另立新王,改樓蘭國為鄯善國,另遷都城,原樓蘭成為鄯善國的一座城市。公元4世紀,樓蘭國消失。據新疆文物考古所研究員穆舜英説,目前發掘的樓蘭文物中,時間最晚的是一支東晉建興十八年(公元330年)的木簡。史載東晉隆安三年(公元399年)高僧法顯途經羅布泊時,這裡已經淪為“死亡之海”。法顯描寫此地“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四週都看不到邊際,旅途找不到任何參照物,死人的枯骨成為路標。

新中國成立後,人們對樓蘭文明的探索取得進展。從1979年起,新疆文物考古人員多次進入樓蘭古城遺址,獲得一大批考古成果。樓蘭古城周圍是一片密集的風蝕“雅丹”地貌,古城佔地約10萬平方米,城中有官署、民居、佛塔、寺廟遺跡;城郊有乾涸的河道、枯死的胡楊林和水渠田陌遺址;古城東、北兩面有古墓群、佛塔、烽燧。樓蘭地區還發現大量的古代文物。考古人員在樓蘭附近的一座古墓中,發現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屍,被稱為“樓蘭美女”;還在樓蘭古城遺址發現大量的漢文和佉盧文木簡文書、漢代錢幣、華麗的漢代漆器、精緻的木陶雕刻器皿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