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烏魯木齊2月20日電(記者陳國安)連續發生的新疆古墓被盜現象,令文物考古專家和文物保護者痛心不已。近日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新疆文物考古所研究員穆舜英。這位長期從事文物考古的學者感嘆道:“新疆的文物保護工作難度太大了。”
穆舜英説,新疆很多珍貴文物點分佈於人煙稀少的戈壁沙漠中,對於這類文物的保護即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也收效甚微。尤其在羅布泊這樣的地方,新疆文物保護部門更顯得力不從心。這樣的地方面積廣闊,自然環境惡劣,看護者不論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都無法長時間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盜墓者抗衡。
因此,建立群眾性的保護機制勢在必行。讓全社會都意識到保護文物的重要性,形成對盜墓者“人人喊打”的局面,才有可能對新疆的珍貴文物實施有效的保護。
在若羌縣境內的米蘭古城遺址,記者曾親眼見到佛寺遺址被毀壞的慘狀。隨行的嚮導説,儘管政府部門對這座佛寺遺址實施保護,但受經濟利益驅動,盜墓者還是不擇手段地進行盜掘,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穆舜英説:“盜墓者往往不懂得文物的價值,對一些壁畫隨意拆毀分割,把一些幹屍拋棄在荒漠裏,這種破壞是無可挽救的,是毀滅性的。文物一旦破壞就不可恢復,而且數量極為有限,其學術價值遠非經濟價值所能比擬。”
穆舜英呼籲,新疆應當加大保護文物的宣傳力度,尤其是對於邊遠的山村,要讓村民們成為保護文物的中堅力量。如果保護文物的觀念深入人心,盜墓行為將會得到有效的遏制。
相關鏈結:考古學家穆舜英
穆舜英女士1932年生於上海,是我國著名考古學家、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前任所長、中國中亞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是我國進入樓蘭古城進行科學考察的第一位女學者。
穆舜英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從事西北考古40年,曾先後在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考古研究所、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
穆舜英與古墓、幹屍、木簡、殘磚斷瓦、古城廢墟打了40年交道,足跡遍佈天山南北。她主持或參與組織了吐魯番古城、阿斯塔那古墓、唐朝吐魯番古戊堡的挖掘工作,以及絲綢之路敦煌--樓蘭故道的考古,是“樓蘭美女”的發現者,多次出國訪問。合編《新疆考古30年》《新疆古代民族文物》及論文《唐朝統治下的西域》《樓蘭考古》《新疆考古科學研究》等數十篇和大學講稿《考古學概論》《新疆考古概述》《新疆西漢考古文化和絲綢之路考古》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