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迅猛發展的當下,傳統農業正加速向現代化、智能化轉型。保山市隆陽區西邑鄉大莊産業園開展了一系列創新舉措,賦能煙草農業轉型。
智能化農機演示現場(1月10日攝)。
走進大莊産業“智慧園”,智能化農機的“轟轟”聲便傳入耳中,北斗導航輔助駕駛系統能精準追蹤農機作業軌跡,實現自動輔助駕駛,且作業情況可實時可視化,管理人員在監控中心就能查看作業位置、進度、質量等信息,一旦發現問題能及時調整,極大提升了栽前一體化作業的效率與質量。
天空中,“一鍵式”無人機十分亮眼。操作人員只需在地面控制終端預設作業航線和施藥參數,無人機就能自動起飛精準噴施。傳統人工植保效率低、強度大,面對大面積農田難以應對。而這種無人機作業效率極高,每小時可作業80—100畝,平均施藥一畝僅需18秒,效率遠超傳統無人機。同時,它能依據農田實際精準調整施藥劑量和範圍,提高施藥精準度,減少農藥浪費和環境污染。
在田間,移動式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正默默發揮作用。它依託高標準煙田建設,借助土壤墑情監測系統收集土壤濕度、肥力等數據,傳輸至數字&&分析處理後,智能生成水肥管理建議。隨後通過無線指令,精準控制灌溉和施肥。這一系統可節約用水30%,節省人工80%,提高肥料利用率。
産業園內的立體式智慧育苗大棚由大棚主體、循環運動式育苗設備等五部分構成,由村集體經濟自主建設運營。大棚採用數智化管理,通過物聯網監測系統實時掌控溫度、濕度等環境參數,異常時可自動調節。循環運動式育苗設備讓煙苗均勻受光和吸收養分,智能水肥一體機按需供水供肥。與普通大棚相比,其土地利用率得到提升,降低了育苗成本,培育的煙苗更健壯整齊。
隆陽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以融入鄉村振興、服務“三農”為導向,以科技賦能、數智管理、政企協作為抓手,推動土地、勞動、資源利用率提升,加速煙草農業數智化轉型。大莊産業園的實踐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借鑒,證明傳統農業借助科技能實現高效、智能、可持續的轉變。(完)(張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