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青田
山口鎮三千農民“雕就”居民夢

  新華網浙江頻道3月7日電 十年前還是依靠種田維持生活的山口鎮方岩下村裘松彬,自從全家搬到山口鎮後,三兄弟做起了石雕雕刻和營銷生意,父親則幫人開採葉臘石,一家人一年少説也有十來萬元的收入。如今他們已經投資刀多萬元在鎮裏蓋起了3間小洋房,成為山口鎮本地的居民。

  象裘松彬這樣與石雕“結緣”,從農民變成居民的在山口鎮為數不少。該鎮通過石雕産業的帶動,積極吸引周邊農村3500多農民下山脫貧。

山口鎮是青田石雕發源地。隨着近年來石雕産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從事石雕産業“越來越賺錢”。據了解,農民通過兩年的從師學藝,基本能夠掌握雕刻技術,平均每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的工資。此外,石料的開採和石雕經營,也使當地的農民一年能獲得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經濟收入。下山從事石雕行為,成了當地農民脫脫貧致富的一條捷徑。

  為了帶動更多的農民下山從事石雕行業,山口鎮利用當地華僑多的優勢,引進華僑資金3000多萬元建立了全國最大的石雕市場——中國石雕城,進—步加快産業集聚,使山口鎮成為全國最大的石雕集散地。該鎮還投資開發了朱山洋、下彎洋、下殿潭扶貧小區.使下山農民安心紮下根來。鎮黨委、政府建立了石雕創作技術培訓中心,每年請省美術專家和石雕大師進行授課和開展培訓,為下山農民解決技術難題。

  隨着石雕産業的帶動和當地優惠政策吸引,越來越多的農民紛紛放下鋤頭,下山在鎮裏從事石雕行業。該鎮牛了坦、方岩下等5個村,大部分農民都已經搬下山。方岩下村如今除了老人和小孩外,全村200多勞動力幾乎都在山口鎮從事石雕行業。該村60多位婦女平時在葉臘石開採基地收集零星雕刻石材,經過加工或直接拿到市場上銷售,每人一年也有二、三萬元的經濟收入。

  農民下山搞石雕,帶動了整個行業和技術的規模集聚,促進石雕産業的發展,全鎮現有高級工藝美術師以上職稱28名,佔全縣總數的80%。去年,該鎮石雕個體加工巳發展到600多家,從業人員達3000多人,佔集鎮人口的35%。實現石雕産值1.2億元,佔全鎮工業産值的90%以上。許多農民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以後,又放下雕刀,將眼光瞄準了國際和國內大市場,現有500多人做起了石雕經濟人,將生意做到全國各地,還有2000多人漂洋過海,做起了國際貿易。

  在山口鎮.到處可以見到歐式風格的小別墅,其中有95%以上都是石雕從業人員建造的,山口鎮成了全縣最漂亮的一個集鎮。鎮長楊雷告訴記者.山口鎮的城鎮化率已達53%,集鎮規模比五年前整整增大了一倍。(據《青田僑鄉報》)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社浙江分社新聞信息中心
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華通訊社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
均為新華通訊社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華社主編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