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個人介紹
微博
Qzone

王有德簡介

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原黨委書記、局長

王有德,男,回族,1954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寧夏靈武人,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原黨委書記、局長。他以堅韌的毅力和“寧肯掉下十斤肉、不讓生態落了後”的拼搏幹勁,團結帶領白芨灘林場職工營造防風固沙林60多萬畝,控制流沙近百萬畝,在浩瀚的毛烏素沙漠邊緣築起了一道南北長61公里、東西寬30公里的綠色屏障,有效地阻止了毛烏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擴,為寧夏生態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2009年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8年12月18日,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並獲評“科學治沙的探路人”。

王有德同志一直堅守着“生命不息,防沙不止”的人生信念,帶領職工在浩瀚的毛烏素沙漠邊緣築起了60多萬畝的綠色屏障。他創造的“五位一體”防沙治沙綜合發展模式,被國務院確定為重點推廣模式。他先後獲得“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治沙英雄”“感動中國雙百人物”“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者”等榮譽稱號。2018年12月18日,王有德同志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科學治沙的探路人”。

改革必須要敢於硬碰硬。1985年,王有德被任命到白芨灘防沙林場工作。當時,林業經營單一、人心渙散,要讓林場活起來,留得住人,必須推行改革。他搬掉鐵交椅,砸爛鐵飯碗,讓職工“幹自己的活,掙自己的錢”。當年,全場共完成治沙造林5093畝,比改革前增加了3000畝,成活率達72%,比改革前提高了40多個百分點。為增強防沙治沙的後勁,他又提出了“立足林業促林業,圍繞林業發展多种經營,力推林業建設綜合發展”的深化改革方案,為林場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1994年以來,場裏先後成立了三個綠化造林公司,承攬綠化工程,走 “以林養林,以副促林”的路子,每年創收4000多萬元,拿出近千萬元用於治沙造林,佔治沙總投資的80%,為治沙造林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全場職工植樹造林、防沙治沙的積極性, 2000年開始,他把創新機製作為林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制定實施“六個一”治沙目標,嚴明獎懲機制,嚴格合同管理,限期綠化達標,超額全獎,完不成任務全罰。30多年來,職工們在毛烏素沙漠營造防風固沙林60多萬畝,實現了人進沙退,為“三北防護林”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職工收入也年均保持12%的增長速度,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以林為主,林副並舉,多种經營,全面發展”的興場之路。

改革必須要讓群眾得實惠。只有真心維護群眾的利益,讓職工早日脫貧,才能更好地維護黨的形象。為了讓職工搬出那些“風天進沙、雨天漏水”的土坯房,他四處籌款,將自己、親朋好友等10多戶的房子抵押貸款,為職工建房,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鼓勵支持職工發展種植業、經果林、苗木産業、養殖業,增加職工收入。&&政策,對上學的職工子女實行助學金補助,讓林場職工子弟的求學夢都能實現。改革開放,讓白芨灘的事業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固定資産由原來的40萬元增加到1億多元,林木資産由原來的500萬元增加到6億多元,由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基礎設施落後的小林場發展到現在基礎設施完善、擁有現代化設備,正在向數字化、智慧型邁進的新型保護區。他也被國家林業局評為“綠色長城”獎章獲得者。

改革必須要撲下身子帶頭幹。面對茫茫沙海,他與職工一起推沙、平田、砌渠道。黃沙漫漫,沒有地方做飯,就啃幹饃、喝冷水;沒有住處,就把麥草往地上一鋪和衣而眠。就這樣,他一幹就是三十多年,憑着“寧肯掉下十斤肉,不讓生態落了後”的拼勁幹勁,贏得了民心。職工跟着他每年完成治沙造林兩到三萬畝,比過去提高了近10倍,累計治沙造林60多萬畝,控制流沙百萬畝,是前40年的總和,有效阻止了毛烏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擴,將沙漠向東推出去20多公里,保護了母親河,保護了萬頃良田,極大地改善了周邊生態環境和職工的生活條件,實現了場子活、沙漠綠、職工富的奮鬥目標,創造了改造利用沙漠,實現沙區經濟循環發展的成功範例,為全國科學治沙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林場先後獲得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單位、全國生態建設先進集體、全國十佳林場、國土綠化突出貢獻單位等榮譽稱號。

改革必須要講科學。他始終堅持科學治沙、綜合治沙,改變過去單一植苗、成活靠天的被動造林模式,轉變為現在的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三季造林的綜合治沙模式。在治沙資金保障上,堅持走多种經營的路子,拓寬增收致富渠道。通過多种經營收入,每年反哺治沙造林,成功探索出了“五位一體”綜合治沙模式,即在沙漠外圍大面積營造以灌木為主防風固沙林,形成第一道生態防線;圍繞幹渠、公路、果園周圍建設多樹種、高密度、寬林帶、喬灌結合、針闊混交的大型骨幹林帶,構成第二道生態屏障;在兩道生態防線的保護下,內部引水拉沙造田,培育經果林和苗圃,果園成為職工的“搖錢樹”,苗圃成為職工的“綠色銀行”。在田間空地,種植畜草,發展養殖業,形成了牲畜糞便肥田、林草養殖牲畜兩項循環産業。40多年來,他伴隨着改革開放的大潮,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發展之路,創造了治沙奇蹟,見證並實踐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王有德簡介

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原黨委書記、局長

王有德,男,回族,1954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寧夏靈武人,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原黨委書記、局長。他以堅韌的毅力和“寧肯掉下十斤肉、不讓生態落了後”的拼搏幹勁,團結帶領白芨灘林場職工營造防風固沙林60多萬畝,控制流沙近百萬畝,在浩瀚的毛烏素沙漠邊緣築起了一道南北長61公里、東西寬30公里的綠色屏障,有效地阻止了毛烏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擴,為寧夏生態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2009年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8年12月18日,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並獲評“科學治沙的探路人”。

參與
投票
0
01998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000000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