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頻出監管重拳,中國金融市場出現哪些變化?
2017-07-21 09:19:09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7月21日電 題:頻出監管重拳,中國金融市場出現哪些變化?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今年上半年,一場治亂象、防風險的監管風暴在金融業掀起,補齊監管短板,加大處罰力度……一係列監管組合拳頻頻發力。強力監管之下,中國金融市場發生了哪些新變化?“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調查。

  營利方式:“好賺錢”“賺快錢”時代不再

  強監管環境下,對金融機構而言,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好賺錢、賺快錢的時代一去不返了。

  1至5月,曾經一路飆升的萬能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56.53%,佔人身險保費收入的15.04%,同比下降17.5個百分點。

  保險的本質是“保障”,然而,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保險公司熱衷于跑馬圈地掙快錢,偏離主業發展萬能險等短期理財型業務,保險期限一短再短,甚至承諾一年就退保,偏離了保險業的初衷。今年以來,在監管政策壓力下,一些保險公司已經感受到“陣痛”,開始調整業務結構。

  一家長期依賴萬能險發展的小型保險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正按監管要求調整産品結構,壓縮短期理財型産品規模,在保障型産品開發方面下功夫,同時發展期交業務,雖然轉型期間保費規模出現下降,但公司的負債水準更加合理。

  在資本市場,在IPO常態下新股供應增加、重大資産重組監管趨嚴等政策環境下,“炒概念”、“賺快錢”的傳統操作模式已經不再靈光。曾經備受市場寵愛的ST個股、次新股和高送轉等集體“遇冷”。有統計顯示,上半年股價跌幅最大的10只個股中,ST個股佔據七席。同期,高送轉指數和深次新股指數分別重挫12%和28.6%。

  對于一直被稱為“躺著賺錢”的銀行業來説,錢也不再那麼好賺。銀行利潤主要來源的息差和中間業務收入都面臨著較大壓力。商業銀行凈息差水準已由2014年四季度的2.70%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2.03%。

  “當前市場資金利率上行,銀行負債成本上升,但資産重新定價反應比較慢,資産端收益率上行幅度不及負債端成本上升幅度,導致銀行凈息差收窄。”中信銀行公司部副經理王鵬虎表示。

  多位銀行業人士表示,理財業務是中間業務增收的重要內容,在強監管的背景下,理財業務增速有所收縮,中間業務收入增長受到制約,今後銀行業賺錢將更難。

  市場環境:正本清源回歸主業

  毫無疑問,強監管的目的是為了治理市場亂象,守住風險底線。從記者調研的情況看,監管出重拳對違法違規現象進行打擊,市場環境得到凈化,金融生態更加健康合理。

  今年上半年,金融領域一係列的監管重拳引人注目。證監會累計罰沒款63.61億元,是2016年全年的1.5倍;對30人實施市場禁入,接近2016年全年。資本市場“大鱷”鮮言更是被開出34.7億元的“史上最大罰單”。保監會給予前海人壽時任董事長姚振華禁入行業十年的處罰。針對票據違規、規避監管、濫用通道等行為,銀監會一季度對違規機構的罰沒金額已佔去年的70%。嚴監管正在重塑金融生態,促使金融機構正本清源,回歸主業。

  截至5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理財産品規模為28.4萬億元,較4月末30萬億元規模有所下降。多位銀行從業人員表示,從一季度開始,銀行理財規模增速已經開始明顯下滑,4月、5月後,各家銀行的同業理財業務規模下滑更為明顯,同業理財和理財的委外投資均已下降數千億元。

  同業業務也開始收縮,5月份同業存單發行規模連續兩個月環比下降。記者從多家商業銀行了解到,與前幾年不斷增加同業條線資源分配不同,最近幾個月銀行紛紛壓縮同業業務,有些銀行的同業負債已下降了20%。

  在監管引導下,商業銀行開始調整資産負債結構,將更多資源留給了對公和零售業務。支援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發力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新興領域,服務三農、小微等薄弱環節……銀行業支援實體經濟的能動性增強。

  在保險業,盲目發展短期理財型業務、激進投資等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轉變。記者梳理多家壽險公司最新一期萬能險産品結算利率發現,大部分萬能險産品結算利率在4%至5%之間,“8%”的已經不見蹤影。不少保險公司開始大力發展保障型産品,擴大期交業務,收縮躉交業務,業務結構更健康,發展後勁更足。一季度,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首年期交保費同比分別增長17.4%、45.9%、67.3%和47.5%。

  證監會副主席姜洋表示,當前資本市場生態環境明顯凈化,市場炒新、炒差、炒小等投機炒作逐漸得到抑制,投資風格逐漸向價值投資轉換。

  制度安排:逐步完善根基更牢

  今年上半年,歷經四次闖關後A股加入MSCI指數是一件激動人心的大事。MSCI董事總經理雷米·布賴恩德表示,國際投資者廣泛認可了中國A股市場準入狀況在過去幾年裏的顯著改善。這是我國資本市場制度安排不斷完善的一個縮影。

  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管理辦法》,嚴格重組上市認定標準;完善上市公司停復牌規則,解決上市公司“隨意停、籠統説、停時長”等突出問題;完善減持制度,規范上市公司股東和董監高減持行為;投資者適當性辦法出臺,為市場、産品、服務的適當性管理提供了統一標準……

  專家表示,在治理市場亂象同時,監管部門不斷補齊監管短板,完善制度安排,有助于從根源上遏制風險。

  銀監會通過係統梳理監管制度和實踐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研究制定了20多項擬在近、中、遠期逐步實施的重點規制。保監會表示,將研究制定保險業統一的保險機構股權管理規則,研究制定保險公司資産負債管理監管規定,填補保險集團監管等制度空白等。

  在深圳紫金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陳紹霞等業內人士看來,金融市場的“遊戲規則”逐步完善是清除市場痼疾、夯實市場發展基礎的重中之重。

  “完善的制度規則是金融市場健康良性發展的根本。”陳紹霞説,加強金融監管或許會給金融市場帶來短期陣痛,但從長期來看,可以有效化解前期積累的一些風險,更加優化金融資源的配置。(記者李延霞、譚謨曉、劉慧、吳雨)

   

    共用經濟究竟能夠走多遠?

    中國制造業現狀調查:處于歷史低谷還是爆發前夜?

    年中觀察:房地産未來將走向何方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陽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暑假遇高溫 滬兒科醫院就診量走高
    暑假遇高溫 滬兒科醫院就診量走高
    花樣游泳——集體自由自選預賽:中國隊晉級決賽
    花樣游泳——集體自由自選預賽:中國隊晉級決賽
    西藏8名先天性疾病患兒在北京接受治療
    西藏8名先天性疾病患兒在北京接受治療
    “天窗”
    “天窗”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869112135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