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所有人!春捂秋凍,你“凍”對了嗎?
2017-10-21 09:06:5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俗話説“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隨著秋季到來,氣溫一天天“跳水”

    很多人遵從“春捂秋凍”的做法卻被凍出了疾病。

    這不禁讓大家産生了疑惑:

    “春捂秋凍”到底應該怎麼凍?

 

    

    “秋凍”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秋不忙添衣”。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當天氣突然變冷時,適當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反而會招災惹病。“適當增衣”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寒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另外,晚秋天氣較涼,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嚴,避免過多出汗,使陽氣外泄,但也不能凍得打寒戰,這樣不但不能增強抵抗力,反而會被凍出病來。

    “秋凍”的第二層含義是“拖延添衣時間”。晚秋可以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適當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夠接受為限度。

    仲秋時節,天氣雖涼,但日照溫度還是保持在15℃至20℃之間,風爽而不寒,可以少穿些衣服。但進入晚秋,風中裹著寒意,這時候再凍便有害無益了。想要合理秋凍,最好還是要順應天時,如果氣溫已經降到很低,該穿的衣服還是得穿起來!

  

 

    我國南北方氣候差異較大。

    南方秋涼來得較晚,晝夜溫差變化不大,甚至入冬後也不太冷,因此不必過早、過快地添衣,應適當延長“秋凍”的時間。

    而北方秋涼來得較早,晝夜溫差變化大,早晚氣溫較低時應及時增添衣物,以防著涼。

  

    專家稱,抵抗力較弱的人群,比如老人和孩子,還有手腳冰涼、容易氣短、脾胃不好的人群,氣虛陽虛體質者都不太適合“秋凍”。這些人的遇冷抵抗力並不夠強大,受凍後容易發生不良反應,容易誘發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

    另外,有慢性疾病的人不宜“秋凍”,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壓患者。受到寒冷的刺激,支氣管和血管會痙攣收縮,進而可能引起患者舊病復發,出現哮喘、心絞痛、心肌梗塞和中風等狀況。

  

    秋天到來後,氣溫會稍有下降,這時不要過早穿上棉衣。讓機體對寒冷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認識過程,但是也不能一味地不增穿衣服,當戶外氣溫低到10℃左右時,要適時地結束“秋凍”,不然不僅無法預防疾病,還容易招來病症。

    當然,即使是凍,也要注意,“秋凍”有五個不能“凍”的部位。

    首先要注意的是頭部,秋季要注意頭部不能受涼,晨起時最好不要洗頭,否則易受風寒。頸部也是需要保暖的部位,否則,頸部血管一收縮,不但不利于腦部供血,還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狀的感冒。還有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不然肚臍受涼易引起腹痛腹瀉,長期下去還易患泌尿係統疾病。腳作為離心臟最遠的地方也得留心,腳冷,則冷全身,這時病容易趁虛而入,所以千萬不能凍著腳了。除了這些之外,關節的保暖也應該格外注意,如果常常在陰冷天氣穿著裙子,腿部會因為風寒的侵襲出現麻木、發涼、酸痛的症狀,時間一久還會引起慢性風濕性關節炎。

  

    在春捂秋凍的“非常”時期,人們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備加注意,應掌握正確的養生之道。

    適應“秋凍”最簡單的方法是養成用冷水洗手、洗臉及喝涼開水(以25攝氏度左右為宜)的習慣。

    除了“凍一凍”,還要“動一動”。還應注意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不要“動”得大汗淋漓,否則涼氣會通過表皮擴張入侵肌體。

    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避免元氣外泄、耗氣傷陰。

    天氣冷時及時增衣,以避免外感風寒。

    飲食上要減肥膩、少吃葷、多食新鮮蔬菜。

+1
【糾錯】 責任編輯: 龐雪汀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雲南發現一藍色蘑菇新種
雲南發現一藍色蘑菇新種
探秘C919大型客機102架機
探秘C919大型客機102架機
霧霾籠罩新德裏
霧霾籠罩新德裏
航拍貴州遵義茍壩會議會址
航拍貴州遵義茍壩會議會址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131121826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