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漢語熱”催生中美人文交流新使者
2017-09-29 14:28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紐約9月28日電  通訊:“漢語熱”催生中美人文交流新使者

  新華社記者楊士龍 徐興堂 張志歡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東亞係主任查爾斯·羅福林30年前在明尼蘇達州讀高中的時候,漢語和阿拉伯語、斯瓦希裏語、冰島語一樣,被列為“較少教授的語言”。如今,漢語已成為美國使用人數第二多的外語,僅次于西班牙語。

  “羅福林”這個名字是他從自己的英文名“Laughlin”翻譯而來,足見其漢語水準之高。身為中國現代文學專家的他,前不久還給中國文學期刊《花城》寫了篇題為《爵士樂、教育與美國文化》的文章。

  他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説,“漢語熱”在美國已非新現象,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和北京舉辦奧運會等重大事件節點前後,美國也都一度出現過學習漢語的熱潮,但最近幾年的這波“漢語熱”特別值得關注。

  “這波‘漢語熱’最有意義的是,它已席卷(美國)中小學生,其熱度還在上升。”羅福林説。

  “中美強基金會”的“百萬強”中文教育計劃迅速推廣,佐證了羅福林的判斷。這家非營利機構的目標是將美國中小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到2020年擴大至100萬。

  “在2015年宣布‘百萬強’計劃時,學習中文的人數已經出現大幅增長。當時約有20萬美國人學習漢語,而目前人數已突破40萬。”“中美強基金會”首席運營官摩根·瓊斯對新華社記者説。

  在上海生活過7年的瓊斯普通話十分流利,他認為,美國“漢語熱”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中美兩國之間強大的經濟關係是重要推動力。只有學習漢語,才能更好地參與商業往來,尋找就業機會。

  二、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沉浸在語言環境中,能夠幫助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

  三,美國中文學校、中文課程、相關線上課程以及手機應用程式的迅速發展和壯大,也為美國人學習漢語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便利。

  “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看,中國歷史和文化深深扎根于語言和文字之中,語言學習是了解中國文化最好的方式,”瓊斯表示,看到中文能在美國流行起來,他十分開心,這就像英語在中國不斷普及是一樣的。

  “中國和美國不一定要成為最好的朋友,但也不一定是敵人。如果兩國都能用雙方理解的語言溝通,同時互相尊重,這將有助于彌合兩種文化之間的鴻溝。因此,學習語言是促進兩國關係發展的開端,也是最佳方式。”瓊斯説。

  他指出,“中美強基金會”的使命就是通過青少年的文化交流不斷強化中美關係。

  “從長遠發展的戰略角度來看,加強中美關係還是要從年青一代開始,從教育開始。我們需要讓更多的學生學習中文、理解中文,甚至去中國學習或生活一段時間,去認識中國的老師和朋友,那將會成為他們更為長久的人生財富。”

  “我移民美國的時候,中國興起‘英語熱’,現在美國出現‘漢語熱’,這是加強中美兩國和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誼的大好事。”華美協進社漢語教師陳金國對新華社記者説。192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著名教育學家約翰·杜威和中國知名學者胡適等共同創建的華美協進社,是美國歷史最悠久、致力于加強中美文化教育交流的非營利機構之一。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楊婷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98011121745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