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夥寫歌表白蘇州 以“新蘇州人”自居
2017-10-27 16:32 來源: 新華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有沒有看過虎丘的晨曦……在平江路聽著船夫的歌謠,清風不知從何處飄,飄來桂花的味道……我的留戀,叫做歸蘇感……”

  滿滿的中國風、標準的普通話,如果不看介紹,很難想像原唱竟是個外國人。這首“表白”蘇州的原創歌曲《歸蘇感》,創作者是美國小夥Jackson Davis。此前,就是憑借這首歌,他在“家在蘇州”外國人才藝秀活動中摘得“最佳才藝獎”,並很快成為蘇州人微信朋友圈裏的“紅人”。

  入鄉隨俗, Davis不但給自己取了個“戴天樂”的中文名,還在參加央視、地方衛視的漢語節目時,每每以“新蘇州人”自居,積極為第二故鄉代言。他的理由很簡單,“蘇州是我的音樂夢開始的地方。”

  決定來中國,是因為“蔡”。在美國讀到大三,戴天樂找了個兼職,給留學生上英語課。也許是緣分,他帶的全是中國留學生。在此之前,功夫和乒乓是他對中國僅有的認識。但在和中國學生“打成一片”後,才讓他對中國文化尤其是漢語有了真正的感性認知,“我記得有一名學生姓蔡,我搞了半天發音都不對,更不用説寫字了!”

  年輕,喜歡挑戰。當時,就讀于語言學專業的戴天樂正好要選修外語,便選擇了挑戰“高難度”的中文。畢業後,他在“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感召下,就這樣來到了中國。

  夢想和現實的差距,再一次顯現。這一次,為難他的是“菜”。回憶初來中國的那段時光,戴天樂用“特別懷疑人生”來形容。2009年,帶著對東方文化的憧憬、對異國他鄉新生活的期待,23歲的戴天樂從佛羅裏達州來到大洋彼岸的河南省許昌市,在當地一所高校當外教。可是,美麗的夢想很快被最基本的溫飽問題“戳破”。在飯店吃飯時,不認識漢字的戴天樂沒法通過功能表點菜,只能隨便“瞎指”,經常是涼拌海帶配花生米就湊合了一頓飯。

  支援戴天樂堅持下去的,是那年中秋的團圓飯。那頓飯,戴天樂至今難忘。到中國沒多久,就是中秋節,但他當時並不明白這節日意味著什麼。那天,他像往常一樣準備“湊合一頓”,但學校食堂的一位廚師得知他當晚沒有安排,很熱情地拉他回家吃飯,還做了一桌拿手好菜。喝著“辣辣的”白酒,聽著“嫦娥奔月”的傳説,“舉杯邀明月”的氛圍下,讓此前模糊而抽象的中國文化變得具體而可以觸摸。克服困難,留下來!

  兩年後,戴天樂申請到了一筆獎學金,有了到蘇州大學進修一年中文的機會。

  沒想到,蘇州之旅,讓他的人生有了另一種可能。

  蘇州市烏鵲橋路口,有一家名叫“老書蟲”的“書吧”,對許多生活在蘇州又喜歡音樂的外國朋友來説,這是個特殊的存在。每周三,“開放的麥克風”活動準時在這上演,中外朋友都能亮一嗓。到蘇州的第一天,戴天樂逛完古城後,恰巧看到了這場景,“感覺非常奇妙,那裏的氛圍特別好,大家互相都非常友善包容。”戴天樂一下子對古今交融的蘇州有了好感。

  直到如今,戴天樂依然是“老書蟲”的常客,不但有朋友,更有“粉絲”。“我記得第一次在那兒就唱了首中文歌,反響很好。據説我是第一個在那兒唱中文歌的外國人。當晚,就有人邀請我去其他地方唱歌。”戴天樂從小就有音樂夢,高中時還專門學過一段時間,但後來不了了之。“老書蟲”的麥克風,讓他重拾兒時夢想。打那之後,戴天樂把大部分時間留給了音樂。其間,他參加過好幾支樂隊,做過很多場演出。也是在那段時間,他翻唱改編的《平凡之路》中文歌曲,在網上迅速達到了300多萬的點擊量。

  如今,戴天樂還在蘇州一家音樂工作室擔任音樂總監,負責編曲、錄音、混音等工作,抽空做自己的作品。戴天樂的目標,是做一個原創中文歌的外國歌手。

  《歸蘇感》,是戴天樂實現自己目標踏出的第一步。

  “創作出好的作品,最關鍵的是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在蘇州這六七年,類似“對蘇州的印象如何”這樣的問題,戴天樂被問了無數次。一開始,戴天樂總會回答諸如蘇州這座城市很美,運河、園林、刺繡讓人很喜歡等答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對蘇州的熟悉,戴天樂的回答卻變得越來越簡單,“我已經把蘇州當家了!”或許這麼説會讓人覺得很簡單,但戴天樂説,“往往浮在外表的感覺,總是很濃烈,真正融進去了,卻是波瀾在水下。”

  《歸蘇感》,就融入了他對蘇州這種似家般的情感。

  在蘇州的老街巷裏,他結交了很多新朋友。和老手藝人聊聊天,和家門口那些真正的“老蘇州”打打招呼。和佛羅裏達的陽光相比,戴天樂覺得江南的雨天別有一番滋味,“能讓人聞到生命萌芽的氣息。我的‘歸蘇感’,或許就是從這裏來的吧。”

+1
【糾錯】 責任編輯: 何險峰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5481129728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