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力文的三重身份
2017-12-14 11:05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馬克·力文與學生們在一起

  圖為馬克·力文

  “自由之鐘響起,60年巨變。人民笑開顏,相信共産黨,促使中國向前。”北京初冬的午後,中央民族大學的家屬區內傳出了悠揚的吉他彈唱聲。典型的美國鄉村音樂曲調,一口純正的美式發音,但唱的卻是中國農民熱愛共産黨的故事。

  這悅耳的歌聲來自一位名叫馬克·力文的傳奇老人。與尋常外國老人不同的是,他身上有著三重有趣的身份:用美國鄉村音樂唱響中國農村頌歌的歌手、將自己對中國的一往情深傾注于書中的作家以及深受學生喜歡的中央民族大學美籍英語教授。

  歌手:唱響鄉村振興旋律

  循著歌聲,帶著好奇,筆者踏入了馬克家中。進門以後,眼前的這位老人身著紅色的唐裝,戴著繡有他中文名字“馬克·力文”的紅帽子,滿臉的銀色大胡子,加之熱情的笑容,像極了一個聖誕老人。

  看到筆者進屋,馬克放下了手中的吉他,熱情地招呼我們參觀他的住所。屋子不大,卻隨處可見中國韻味的物品。墻壁上挂了中國字畫和京劇臉譜,房間一角還放了古箏。

  書桌的一角,放著一個相框。照片中馬克抱著吉他在舞臺上彈唱,臺下的觀眾拍手叫好。

  那是2009年9月,馬克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綜藝節目《星光大道》。在舞臺上,他唱響中國農村題材的原創歌曲,贏得了滿堂喝彩。最後一輪投票時,全場粉絲熱情地呼喊他的號碼“5號!5號!”最終,在全場的支援聲中,馬克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在眾多頭銜中,馬克最喜歡的便是“歌手”這一身份。9歲開始彈吉他,從小練習美國鄉村音樂,至今已有60年的光景,説話間馬克用手比劃著“6”的手勢。

  在美國,馬克總是彈唱別人的歌曲,盡管學得一身創作的真本領,但他卻遲遲沒有創作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這一尷尬的局面,自他抵達中國後便徹底扭轉。

  各地品種繁多的美食、農村熱鬧非凡的春節、農民教唱的紅歌……這些中國的美好印象無意間開啟了馬克的創作之路,靈感如噴涌的火山岩漿,他以中國農村為題材接連創作了多首令人拍案叫好的音樂作品。

  今年,馬克又要去好朋友傅涵的老家湖北農村過春節了。這已經是馬克第3次去農村過年了。回憶起過去在農村度過的春節美好時光,69歲的他,眉宇間像極了一個期盼過年的中國孩子。

  愉快祥和的氛圍撥動了馬克的心弦,説話間一曲《傅家迎春》自然地吟唱于口中:“屋前江南梯田層層,屋後大樹片片。窗外寒冬臘月,屋內溫情滿滿。家人一起過新年。”

  不論是民風淳樸的鄉間小院還是絢麗奪目的大舞臺,馬克一唱歌,總是能引來不小的熱潮。這個美國人在中國實現了他的歌手夢。

  作家:與世界分享中國故事

  馬克的書架中陳列著“三件寶貝”,這是他最喜愛的三本書籍:一本英文版本的《毛主席語錄》,一本《紅星照耀中國》和一期1977年《人民畫報》紀念周恩來特刊。

  12年前,這位社會學博士跨越重洋遠赴中國時,他在自己卷帙浩繁的書房裏,只選擇了這三本書與他一同前行。

  筆者留意到,那本《紅星照耀中國》的紅色書脊已經被翻閱得脫了色,這是馬克離開美國時看的最後一本書。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第一次讀這本書開始,每隔10年,馬克都會重讀一遍,“這是我了解中國革命史的入門書籍,也激起了我對中國共産黨的好奇和敬佩”。

  于是2005年,馬克·力文踏上中國大地,來到江蘇淮安。選擇淮安,只為一個樸素的理由:“這是周總理的故鄉。”

  對“紅色中國”的向往促成了馬克與中國的相遇,來到這一方土地後,五千年華夏文化令馬克更渴望了解中國。在馬克看來,在中國生活的12年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為了讓更多外國人更好地認識中國,不被某些西方媒體妖魔化報道所蒙蔽,馬克選擇將自己在中國的親身經歷編撰成書,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

  2015年,馬克出版了《我的中國故事》一書。在書中,馬克記錄了自己在中國的經歷:如何在不會説中文的情況下考取中國駕照、在中式婚禮上受到怎樣“尊貴”的待遇、遇到的形形色色奇怪的中國食物、如何偶然成為電影臨時演員……一個個生動故事躍然紙上。

  正如這本書的書名,馬克用自己的中國故事連綴勾勒出一個不被虛假政治宣傳遮蔽的中國。

  馬克的書出版後取得了良好的反響。不少讀者來信説自己被書中描述的中國深深吸引。一位名叫塔瑪拉的美國讀者這樣寫道,“您在書中展現的中國,令我大開眼界,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一定要到中國去!”

  馬克希望通過《我的中國故事》這本書,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改變對中國的偏見,“我在美國的時候,人們總認為中國是一個封閉的國家,我從不這麼覺得。在我看來,中國是一個開放的國家,永遠對朋友開放”。

  教授:跨越重洋擁抱中國

  2007年馬克選擇到中央民族大學任教。在馬克看來,中央民族大學匯聚了中國多民族的學生,在這裏,他可以真正明白何為多元文化。中央民族大學的少數民族學生有著與眾不同的外貌特徵:從高原而來的澄澈的眼,在紅土地土生土長的黝黑的臉頰,能穿越重重大山的虬結的肌肉……每一種外貌特徵都是對自己民族最深的眷戀,這些最質樸的特徵吸引著遠道而來的馬克。在中央民族大學任教的第一年,馬克就參加了學校的彝族春節慶祝活動。那是2007年的深秋,中央民大的操場上,彝族小夥們相互抓著對方的腰帶,抱單腿、過背、夾臂,緊皺著眉頭,緊咬著牙關拼命奪取著屬于自己的榮耀。

  精彩的摔跤表演讓馬克拍手叫好,在彝族學生的邀請下,他也加入到歡慶彝族年的隊伍中,通過摔跤這一傳統方式,近距離感受彝族文化。

  在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收獲了眾多來自中國各民族的“忘年交”。

  “在這兒教書的這幾年,我和學生之間相互學習。”馬克説。當馬克遍遊全國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各民族學生便成了他的向導,熱情大方地為他介紹當地的歷史、人情和風物。

  西湖的淡粧濃抹、黃鶴樓上崔顥的千古絕唱、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蘇州園林的“庭院深深”……意蘊廣博的中國文化和秀美河山,深深打動了來自萬裏之外的馬克。今年是馬克·力文來到中國的第12年。他會騎著共用單車遊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會使用支付寶快捷方便地付賬,會在紫竹院公園和北京大爺們一起抖空竹,也會背著吉他唱遊全國……這個美國人已經切切實實融入中國的生活節奏,感受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也是他想留下的原因,希望見證中國充滿希望的未來。離別前,馬克親自將筆者送到門外。揮手告別之際,這位老人殷切地説道:“我將繼續為傳遞中國聲音作出努力。希望中國在世界舞臺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李詩涵 吳宇軒 郭超凱)

馬克·力文:我為什麼能夠拿到中國“綠卡”?

成為“西城大媽”的美國大爺:此心安處是吾鄉

美71歲老牌特技飛行員:願助夢想飛行的中國孩子衝上雲霄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夏 何險峰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766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