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眾取寵?學者稱《鈴兒響叮當》反映種族主義
2017-12-20 06:5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美國波士頓大學一名學者説,她發現《鈴兒響叮當》這首膾炙人口的聖誕歌曲誕生之初有種族主義傾向。這一見解經網絡傳播後引發爭議,甚至抨擊。不過,這名學者辯解説,媒體和公眾曲解了她的意思。

  基娜·哈米爾在研究這首歌的歷史時,發現它最初出現在波士頓華盛頓街奧德韋劇院的黑臉歌舞表演中。這種起源于19世紀初的喜劇表演經常以嘲弄黑人為笑料,在現在看來有明顯的種族歧視傾向。表演者通常是白人,但是把臉涂黑,扮成黑人模樣。

  哈米爾接受《波士頓先驅報》書面採訪時説,黑臉歌舞表演的傳統是歷史事實,作為一種業余娛樂形式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當它(《鈴兒響叮當》)1857年出現在黑臉歌舞表演中時,就是帶有種族主義傾向的表演”。換句話説,她認為,這首歌無論歌詞內容是什麼,既然出現在這種表演中,就帶有種族主義傾向的印記。

  針對公眾對她的發現提出的非議,哈米爾説,她從不認為這首歌現在有種族主義傾向,更無意阻止人們唱這首歌。

  哈米爾的發現經福克斯新聞頻道和布賴特巴特新聞網報道後,不少人譴責她嘩眾取寵,過分追求政治正確。布賴特巴特新聞網的報道甚至稱,哈米爾建議一個名為梅德福的城市取消一年一度的“鈴兒響叮當節”。

  哈米爾對此堅決否認。她説,布賴特巴特新聞網關于她的發現的報道有多處內容失實,報道似乎就是趁耶誕節即將到來炒作。(歐颯)【新華社微特稿】

+1
【糾錯】 責任編輯: 許義琛 徐海知
相關新聞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547912977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