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華社評出2017年國際十大新聞
2017-12-30 09:04:3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 新華社評出2017年國際十大新聞(按事件發生時間先後為序)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寫進聯合國決議

  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饒愛民攝

  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為解決全球性挑戰提出中國方案,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共鳴。2月10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會議上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此後,這一理念又被寫入聯合國安理會、人權理事會和聯大第一委員會的多項決議,中國理念成為國際共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貢獻。

  二、“美國優先”政策驅動美國“退群”

(年終報道)(2)新華社評出2017年國際十大新聞

6月1日,民眾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外集會,抗議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新華社記者顏亮攝

  6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決定退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全球安全的努力來説,美國此舉“極其令人失望”。特朗普年初上臺以來,還先後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移民問題全球契約》制訂進程等國際組織和條約,修建美墨隔離墻,並推出重談北美自貿協定等多項帶有“美國優先”保護主義傾向的舉措。美國“退群”行為損害國際多邊合作體制,給全球治理帶來新挑戰。

  三、卡塔爾斷交風波加深中東裂痕

(年終報道)(3)新華社評出2017年國際十大新聞

  6月14日,一名男子從卡塔爾首都多哈的哈馬德港口走過。新華社發(尼庫攝)

  6月5日,沙特、阿聯酋、巴林和埃及以卡塔爾“支援恐怖主義”和“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宣布與卡塔爾斷交,並對其實施制裁。隨後,又有多國宣布與卡塔爾斷交。卡塔爾未順從沙特等國要求同伊朗劃清界限,反而于8月宣布同伊朗全面恢復外交關係。卡塔爾斷交風波給海灣國家之間造成嚴重分裂,與敘利亞問題、葉門內戰、巴以衝突一道,折射出中東地區美俄激烈博弈,沙特和伊朗等地區國家之間多強纏鬥的復雜局面。

  四、外交戰凸顯美俄關係融冰難

(年終報道)(4)新華社評出2017年國際十大新聞

  這是7月31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拍攝的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館。新華社記者白雪騏攝

  8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國會參眾兩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的對俄羅斯制裁法案,追加對俄經濟制裁,俄採取反制措施。雙方爆發互逐外交人員、要求對方關閉外交機構、限制媒體活動的“外交戰”和“媒體戰”。2017年,受“通俄門”等因素影響,美俄關係沒有因特朗普當選回暖。兩國圍繞烏克蘭、敘利亞等國際熱點問題展開激烈博弈。美俄戰略衝突有增無減,兩國關係堅冰難融。

  五、朝鮮核導試驗半島局勢趨緊

(年終報道)(5)新華社評出2017年國際十大新聞

  9月4日,在位于紐約的聯合國總部,聯合國安理會舉行審議朝鮮核子試驗問題緊急會議。新華社記者李木子攝

  9月3日,朝鮮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進行第六次核子試驗。聯合國安理會9月11日一致通過第2375號決議,決定對朝鮮實施新的制裁,同時呼吁以外交和政治方式和平解決問題。今年以來,朝鮮多次違反安理會有關決議,利用彈道導彈技術進行發射活動。韓美以“應對朝鮮威脅”為由多次進行聯合軍演,美國還重新將朝鮮列入“支援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並實施單方面制裁。雙方的強硬立場和舉措加劇半島和地區緊張,引發地區國家及國際社會擔憂。

  六、民粹主義衝擊歐洲政治版圖

(年終報道)(6)新華社評出2017年國際十大新聞

  9月24日,一名選民(左)在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投票站參加聯邦議院選舉投票。新華社記者羅歡歡攝

  9月24日,德國舉行聯邦議院選舉。總理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獲勝,但得票率大幅下滑。德國選擇黨異軍突起為議會第三大黨,成為二戰後首次進入聯邦議院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難民危機和經濟疲軟背景下,社會分化加劇,政治極化現象日益明顯,民眾對主要傳統政黨信任不斷“流失”。2017年舉行的荷蘭、法國、奧地利等國大選中,主張“反歐盟、反移民”的極端民粹主義政黨借機抬頭,嚴重衝擊傳統政治版圖。

  七、暴恐事件頻發衝擊西方社會

(年終報道)(7)新華社評出2017年國際十大新聞

  10月3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一架飛機飛過窗子破損的曼德勒海灣酒店。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10月1日,美國拉斯維加斯一露天音樂會發生槍擊事件,致59死527傷,成為美國現代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槍擊案,折射出槍支泛濫難控、暴力文化深植、階層分化加劇等西方社會痼疾。今年以來,美國重大槍擊事件已超過300起,歐洲頻繁出現曼徹斯特體育場爆炸、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槍擊、巴塞羅那貨車撞人等暴恐事件。澳大利亞經濟與和平研究所報告稱,預計2017年歐美髮達國家因暴恐死亡人數將創近16年來新高。

  八、世界經濟同步復蘇態勢顯著

(年終報道)(8)新華社評出2017年國際十大新聞

  5月28日,在中國廈門海滄嵩嶼碼頭,一艘國際集裝箱貨輪在卸裝。新華記者姜克紅攝

  10月1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上調至3.6%和3.7%,明顯高于去年3.2%的增速,並預計今年全球75%的經濟體增速加快。這是全球經濟近10年來最大范圍的增長提速,主要經濟體復蘇從“分化”走向“同步”,新興經濟體復蘇更加顯著且均衡。中國經濟表現亮眼,仍是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動力源。全球相對寬鬆的貨幣財政政策、科技創新等有望繼續支援經濟增長,但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值得警惕。

  九、中共十九大深刻影響世界

  10月18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10月18日至24日,中共十九大勝利召開,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征程。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指出中國的新時代,也是世界的新機遇。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十九大擘畫的藍圖在海外引發積極反響,世界更加看好中國未來。海外輿論認為,十九大是一次“站在世界地圖前”謀劃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全球性”大會,中國為面臨諸多挑戰的當今世界“提供了一把鑰匙”,給出了“人類向何處去”的中國答案,為完善全球治理體係貢獻了中國智慧。

  十、“伊斯蘭國”中東潰敗向外滲透

(年終報道)(10)新華社評出2017年國際十大新聞

  11月10日,敘利亞政府軍在代爾祖爾省東南部的阿布卡邁勒市近郊向“伊斯蘭國”目標發動軍事打擊。新華社發(阿馬爾攝)

  11月19日和12月9日,敘利亞和伊拉克政府先後宣布收復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絕大部分控制區和在伊所有控制區。至此,“伊斯蘭國”喪失其在中東的大本營,國際反恐鬥爭取得重大勝利。但是,“伊斯蘭國”勢力並未徹底消亡,在埃及襲擊清真寺,在阿富汗活躍,在歐美現身。隨著“伊斯蘭國”成員外竄回流,該組織威脅外溢擴散至中東其他國家和亞非、歐美多國。恐怖主義活動在全球呈現多樣化、分散化趨勢,國際反恐任務依然艱巨。

+1
【糾錯】 責任編輯: 潘子荻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24031122188902